《兰亭序》写得出神入化,为什么最好别学,“取法乎上”错了吗?

《兰亭序》写得出神入化,为什么最好别学,“取法乎上”错了吗?




唐太宗在《帝范》当中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取法乎上,得乎其中;取法乎中,得乎其下;取法乎下,无所得矣”。

在行书领域,水平最高的一件作品莫过于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它被称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写得出神入化,引得后世无数追求者竞相收藏、模仿,企图通过学好这件作品,让自己的书法水平更上一层楼,然而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学《兰亭序》极少有人能学出成果。是“取法乎上”错了吗?

神龙本《兰亭序》

我们建议大家最好别学《兰亭序》,尤其是初学者,对《兰亭序》最好是敬而远之,这并不是鼓励大家知难而退。

当代书法家张旭光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《兰亭序》不是让你学的,是让你看的”。原因有以下几点。

神龙本《兰亭序》

永和九年,王羲之与群贤会于会稽山阴,在酒酣之际,写下了这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后来王羲之酒醒之后,曾试图重写《兰亭序》,可无论如何都再也写不出原来的神韵,于是便将《兰亭序》作为传家宝珍藏。

赵孟頫《玉枕兰亭序》

《兰亭序》写得出神入化,为什么最好别学,“取法乎上”错了吗?

这是一件连王羲之本人都无法复刻的作品,它是特定情境下的“天工”之作。在《兰亭序》当中,有许多的极其细微的牵丝映带,在初学的时候,很多人甚至想要复刻这些牵连映带,力求形似,这是不对的。

褚遂良黄绢本《兰亭序》

这些牵丝映带是《兰亭序》独有的,在王羲之的其他作品里面是看不到的,它是《兰亭序》的专利。在后世褚遂良、赵孟頫这些“王羲之专家”的临本中,我们会发现他们都在弱化这些细节,追求用笔的相似。

这就是我们学《兰亭序》,尤其是初学者在缺乏对书法学习基本认知的情况下,容易踩的其中一个坑。学《兰亭序》很容易误入歧途。

褚遂良黄绢本《兰亭序》

再次,《兰亭序》的真迹我们已经见不到了,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后人的临本。在众多临摹翻刻的版本当中,大家认可程度最高的是冯承素的“神龙本”,这件临本采用双钩廓填的方式完成,被认为是复刻程度最高的一个版本,但其实它并不可信。

《兰亭序》真迹的单字大小大约在两厘米,其中的牵连映带又非常多,很多地方细若游丝,要复刻它几乎是不可能的。有很多地方无法复刻,就只能“后天加工”。

欧阳询定武本《兰亭序》

再者,在神仙打架的唐代,冯承素原本只是一个无名小卒,因为神龙本《兰亭序》,他的名字才被大家记住,他原本的书法功力是不值得相信的。

mk体育

综上所述,《兰亭序》是的确是行书巅峰之作,大家可以欣赏,也可以临摹怡情,但是没必要抱着攀登征服的心情去钻牛角尖,因为它本来就是“神作”。

2025-04-03 20:53:34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》
  • 2025-04-03 20:08:15

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(以下简称商标法),制定本条例。第二条 本条例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,适用于服务商标。第三条 商标持有人依照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的,应当提交其...

《国色芳华》原来,这才是秦胜意杀王擎后,跑到公堂上自尽的真相
  • 2025-04-03 21:36:32

在《国色芳华》的剧情中,秦胜意杀了王擎后,没有直接自尽,而是选择在公堂上结束自己的生命,这一情节令人揪心,也引发了诸多思考。对公正的最后期待秦胜意生活在一个男尊女卑、礼教森严的时代。她长期遭受王擎的...